作者:謝秉閶
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八連冠 |
2013年資料顯示,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排行榜,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八年奪冠,2013年一年就有15,140個大腸直腸癌新發生病患,平均每47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,平均年齡為67歲,而50歲開始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明顯增加。目前,國民健康署有提供50至未滿75歲民眾,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經由糞便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,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,還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。而目前國際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建議為何呢? 根據2017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...
先說結論:
1. 大腸直腸癌篩檢建議從50歲開始,76至85歲民眾基於其他疾病因素考量可因人調整,85歲以上應該停止篩檢。
2. 沒有"最好的"大腸直腸癌篩檢策略,最有效的策略是 "長期持續且定期的篩檢" 。
3. 針對一般無特別風險的民眾,大腸癌篩檢建議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每十年一次大腸鏡檢查。如果有一等親在60歲前發生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,應該在40歲前或一等親大腸癌發病前十年 (依上述兩者的年齡何者較早為依據) 開始做大腸鏡檢查。
大便戳一戳,大腸你好嗎 ? |
因為我們無法得知癌症何時會發生,就像我也不知道我何時會中大樂透,所以大腸癌的篩檢並不是一次性的檢查,而是一個人終身的重複篩檢。
糞便潛血檢查包括 Guaiac assay(零陵香木試驗)和免疫化學檢查,前者檢驗的缺點是對人類血液偵測缺乏專一性,易受飲食影響,因此檢查前三天即必須限制某些食物(山葵、蘿蔔、花椰菜、鐵劑藥物等);而免疫化學糞便潛血檢查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飲食的限制。研究顯示有做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大腸直腸癌32%的死亡率。此外,糞便免疫化學檢查合併糞便DNA檢查 (沒錯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糞便也可以檢查DNA) 已被美國食物藥物管理局(FDA)批准,此項檢查比起單獨的糞便免疫化學檢查,可以增加偵測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。
Q:國民健康局的糞便潛血檢查是用甚麼檢驗方法啊?
A:採用免疫化學糞便潛血檢查,所以不需要飲食的限制。
Q: 我可以在看診時,請醫師直接肛門指檢挖糞便檢查嗎?
A: 肛門指檢的方式採集糞便無法提供足夠的糞便檢體,所以必須在家裡自行大便後採檢。
Q: 檢查一次為陰性,多檢查一次可以增加診斷的正確性嗎?
A: 二次或三次的的糞便免疫化學檢查並不會增加診斷的正確性。
Q: 糞便採集完後,可以出門度假回來後再去送檢體嗎? (鴕鳥心態)
A: 為避免糞便中血紅素受熱破壞,檢體應放在含保存液之採便管冷藏保存,並儘速送回檢驗。
乙狀結腸鏡每三至五年做一次,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26-31%的死亡率。
大腸鏡每十年做一次,可以降低68-88%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。BUT(人生總不是事事順利),因為大腸鏡檢查的品質問題 (大腸鏡檢查前的糞便清除不夠乾淨或近端大腸息肉較不易切除),且這種較扁平的息肉 (sessile serrated polyp)好發於近段大腸,以至於整合性研究顯示,大腸鏡篩檢對於近端大腸癌的死亡率沒有顯著的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