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謝秉閶
設定血壓治療目標並不是一個精確的科學,因為血壓標準的設定是依據不同的研究結果,而研究的族群會有很多變異,例如年齡、存在其他伴隨疾病、高血壓的嚴重程度、治療的方案、血壓治療目標等多種變因在其中,因此經常在新的研究報告出現後,可能會推翻之前的設定標準 (這在醫學進步的道路上司空見慣,現在的建議指引可能五年後全部推翻! 就像台灣的法官判決一樣)。而最新的研究結果為何呢?
先說結論:
1.良好的血壓控制可以降低心肌梗塞、 中風、 心衰竭、 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等風險。
2.血壓的治療目標隨著新的研究證據發表,會有新的建議指引。
3.如有高血壓,請 "監測血壓,調整生活,請教醫師,規則服藥" 。
2017年高血壓的治療目標 ? |
高血壓治療指引之一的2004年JNC 7建議,高血壓的控制目標在小於140/90 mmHg (不論年齡),如果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的血壓控制標準為小於130/80 mmHg。到了2014年制定JNC 8的專家們提出2014年高血壓指引,針對大於60歲族群的血壓控制標準提高到小於150/90 mmHg即可 (強烈建議,證據等級A),而小於60歲族群、18-70歲的慢性腎臟病族群,或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治療標準為小於140/90 mmHg (除了30-59歲控制舒張壓小於90mmHg為強烈建議,證據等級A;其餘都是專家建議,證據等級E)。
2010年一篇ACCORD blood-pressure trial,針對糖尿病患者分成標準控制組 (收縮壓小於140 mmHg) 和積極控制組 (收縮壓小於120 mmHg),發現在主要的結果 (包含非致命心肌梗塞、非致命中風、因心血管原因死亡)兩組病人沒有差異,次要結果當中,積極控制組可以降低41%的中風風險,其他結果均沒有達到統計學的意義。副作用方面,積極控制組的發生率也較高。
2015年另一篇SPRINT的血壓控制研究,也是分成標準控制組 (收縮壓小於140 mmHg) 和積極控制組 (收縮壓小於120 mmHg),但是研究的對象是大於50歲 (收縮壓介於130~180 mmHg),且有心血管風險的族群 (但是有糖尿病或曾經中風的族群被排除),結果卻有驚人的發現,積極控制組在主要結果方面(包含發生第一次心肌梗塞、急性冠心症、中風、心衰竭、因心血管原因死亡)可以降低25%的風險,此外,積極控制組可以降低38%的心衰竭風險、降低43%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的風險、降低27%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。此外,針對大於75歲的族群,積極控制組同樣降低34%主要結果的風險,與降低33%任何原因的死亡的風險。
2016年一篇於Lancet的系統性回顧和綜合分析文章指出,積極控制組 (平均血壓 130/76 mmHg)的病人比起一般控制組 (平均血壓 140/81 mmHg)的病人,可以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 (包含心肌梗塞、 中風、 心衰竭、 因心血管原因死亡)14%的相對風險,降低心肌梗塞13%的相對風險,降低中風22%的相對風險,降低白蛋白尿10%的相對風險,和降低眼底病變進展14%的相對風險。
JAMA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30, 2017. doi:10.1001/jama.2017.0105 Hypertension in 2017 |
一位學者Aram V. Chobanian (美國心臟病協會首位高血壓終身成就獎) 於2017年美國醫學會雜誌 (JAMA) 提出2017年的血壓治療目標建議,(1) 小於50歲的成人血壓小於120/80mmHg;如果有心血管疾病、 糖尿病、 或慢性腎臟病,收縮壓建議小於130 mmHg,(2) 對於50至74歲的人,血壓長期控制標準為收縮壓小於 130 mmHg (初始治療目標為收縮壓小於 140 mmHg,如無不適情況再繼續下降至收縮壓小於 130 mmHg);如果有糖尿病的話,收縮壓目標小於 140 mmHg,(3)大於75歲的人,控制標準為收縮壓小於 140 mmHg。
參考資料:
1. JAMA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30, 2017. doi:10.1001/jama.2017.0105
2. N Engl J M Med 2010;362:1575-85.
3. N Engl J Med 2015;373:2103-16.
4. Lancet 2016;387:435-43.